國內PM2.5相關監測設備投資需要20億元
導讀:備受關注的PM2.5監測與數據公布問題,終于在2011年年末有了明確的時間表,根據相關預測分析,“十二五”期間各城市在PM2.5監測設備領域的投資規模將至少達到20億元。同時,這也將進一步推動工業污染源監測工作的改進,帶動整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。
2012年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.5和臭氧監測;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*城市開展監測;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,2016年則是新的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,屆時全國各地都要按照這一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,并向社會發布監測結果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環境監測領域迎來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。根據相關報道,近一段時間以來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合肥和哈爾濱等20多個重點城市陸續公布了轄區內PM2.5、臭氧等污染物監測計劃,并將其作為城市環境治理的年度重點工作之一。
根據相關預測分析,“十二五”期間各城市在PM2.5監測設備領域的投資規模將至少達到20億元。同時,這也將進一步推動工業污染源監測工作的改進,帶動整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。
一直默默無聞的環境監測行業一時間成為關注的焦點。目前,這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?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改善?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從業者。
監測PM2.5差不差錢?
我國從2008年開始了PM2.5的試點監測工作,2011年已經將試點城市增加到26個。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在技術上,PM2.5監測沒什么難度,PM2.5是PM10的一部分,監測原理和PM10沒差別,而且監測點位也可在測PM10的點位上同時開展,不需要重新布點,只要在原來測PM10的點上再增加一套監測PM2.5的設備即可。 我國從2008年開始了PM2.5的試點監測工作,2011年已經將試點城市增加到26個。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在技術上,PM2.5監測沒什么難度,PM2.5是PM10的一部分,監測原理和PM10沒差別,而且監測點位也可在測PM10的點位上同時開展,不需要重新布點,只要在原來測PM10的點上再增加一套監測PM2.5的設備即可。 而現在需要做的,是選擇一個PM2.5的測定方法。據介紹,震蕩天平法、β射線法和光譜法都可以用來測顆粒物濃度,并且都在上獲得了認可。其中,我國在監測PM10的時候,采用了震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。目前,相關部門正在對這3種方法進行比對。 “雖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.5監測技術,并且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包括PM2.5在內的城市空氣質量試點監測工作,但由于在全國統一開展PM2.5監測,涉及儀器設備購置安裝、數據質量控制、專業人員培訓、財政資金支持等大量系統的準備工作和能力建設工作,因此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.5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,需要逐步推開。”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黨委書記謝劍鋒告訴記者。 目前,資金籌措成為zui大的問題。瑞邦晟達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虹在環境監測領域打拼多年,她告訴記者:“監測PM2.5需要依據標準進行部署和實施,目前可以參照美國EPA的方法或歐洲標準。目前通過認證的PM10產品較多,PM2.5由于技術難度較大,通過EPA認證的廠家不多且目前無一國內廠家。PM2.5的監測從技術角度上沒有什么問題,主要是資金問題,增加1套PM2.5儀器多則需要30多萬元,少則8萬~9萬元。”但是,在標準實施時間表公布的時候,各地2012年的預算已經基本做完,這就需要追加預算,但各地能掌握的資金有限。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初步估算,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的總投入需要20多億元,這些錢主要用于PM2.5、臭氧、一氧化碳3種監測設備的采購。 設備投資之外,還要增加相關運行費用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PM2.5監測和數據發布是一個系統工程,除初期采購監測儀器外,后期還需要配備校準直控設備以及數據采集系統,另外還要包括設備更新的滾動投入等,這樣算來,資金需求或許遠遠不止20億元。 對于新的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,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。由于我國前期對PM2.5的監測和研究基礎較弱,因此在國家全面實施標準之前,需要有大量的準備工作。對于國家環保部門來說,需要制定和修訂現行監測規范;對于地方環保部門來說,主要是監測人員培訓、現有監測站點調整、新監測站點建設、購置監測儀器設備、建立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系統,調整監測數據評價和發布系統,了解環境空氣中濃度分布水平,確定排放源、制定削減方案等。 此外,由于此次征求意見稿大幅度提高了對數據統計有效性的要求,需要的投資也會大幅度增加,“當然,以目前國家的財力,投資多少并不是zui主要的,關鍵是能夠獲得具有代表性的監測數據。”知情人士表示。 國內企業差距在哪? 政策推動帶來機遇,但非國產設備唱主角,國內企業在關鍵元器件、核心技術研發上有很大差距,此次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的修訂,給環境監測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,國內外企業正在摩拳擦掌。 國內的環境監測儀器提供商先河環保在其2010年年報中,對市場發展趨勢做出了這樣的判斷:環境監測行業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,國家財政撥款占行業采購額的50%以上,“十一五”期間是國內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發展zui快的階段,年增長率在30%以上,預計“十二五”環境監測行業將保持平穩增長,年增長率將保持在30%左右。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表示,目前非國產的PM2.5檢測設備的*超過70%,這可能不利于國內企業參與競爭。他認為,未來在設備采購上,政府采購通常會傾向于國內企業,而大型企業采購可能很少考慮國內企業。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進一步分析指出,未來的另一大監測市場是排放污染物的工業企業,這部分市場遠比環境質量監測設備的需求量要大。民生證券分析師就表示,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和工業監控加嚴,將促進工業污染源監測設備推廣和應用,據測算,到2015年工業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行業的產值將超過100億元。 徐虹認為,目前我國監測儀器行業正在蓬勃發展,一些常規監測技術和產品已經接近水平。但是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方面,尤其是像PM2.5這種高新技術方面還有很大差距。國內的環境監測儀器企業中,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約有10家左右。 她坦言,新標準的推行會帶來一個新的、快速增長的市場。國內相關企業需要參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路線,結合自身特點找到適合的產品。 謝劍鋒也認為,我國監測儀器行業企業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,同*儀器相比還有一定差距,在許多關鍵元器件生產、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還有欠缺。“環境監測重要的技術物質保障是環境監測技術裝備,核心是監測儀器設備。目前,雖然建立了相應的監測方法標準、監測技術規范和儀器技術標準,但很大一部分關鍵儀器設備仍是國外公司處于水平,并有一套服務體系。國內企業要同國外儀器廠家分一杯羹,應在有關管理部門組織下,同技術研發部門和應用部門進行合作。”同時,環境監測部門還應加強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。